十誡、會幕與約櫃 (出埃及記24-25章)

十誡、會幕與約櫃 (出埃及記24-25章)

3400年前,以色列人即將出埃及的那一晚 (後來稱做逾越節),跟據今日猶太拉比的推算,是猶太曆1月14日,因此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那一日是猶太曆1月15日,那一天是安息日。16日(星期天) 是獻禾捆為搖祭的節日(利未記23:15),從這一天開始往後算50天,根據拉比的計算,就是古時候上帝頒佈十誡的日期,也是五旬節。

猶太拉比認為,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之後,抵達汛的曠野,晚上有鵪鶉從天上掉下來,那一日是2月15日,2月16日早上降下嗎哪,他們在3月4日到達西乃山,在5日(安息日)神要他們自潔、洗衣,到了3月6日(星期天),神降臨在西乃山,頒布十誡,當天剛好也是五旬節日。

上帝頒布完十誡之後,接著要與以色列人立約(3月7日),從7日開始,連續六天 (7-12日),雲彩一直都遮蓋著西乃山,神就叫喚摩西到西乃山上去,於是摩西上山與神相遇,神就告訴摩西,祂要與以色列人立約。

上帝不但救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脫離為奴的身份,除了要與他們立約,也希望與以色列人住在一起,藉著十誡典章、會幕與約櫃,將他們視為神的選民,要他們與萬族不同。

立約的儀式包括:宣讀約書、獻祭、灑血、聚餐。

宣讀約書就像是婚禮中主婚人宣讀所宣讀的婚約的內容,並詢問雙方是否願意。在這裡,摩西對以色列人所宣讀的內容,就是十誡與典章 (出20:22-23:19)。然後百姓就要回應(願意)。接著摩西就把剛剛所宣讀的寫成約書。

第二天早上,以色列人就在西乃山的山下築壇,立了12根柱子(象徵以色列12支派),然後他們就獻上燔祭與平安祭。他們把血一半放在盤子裏,一半撒在祭壇(代表立約的第一方上,這時候,摩西便會再次宣讀已寫下的約書,然後百姓便再度回應(願意)(出24:7),然後就把血灑在百姓的身上(代表立約的第二方)。灑血的儀式,象徵婚禮中彼此交換戒指的儀式,就好像上帝迎娶了以色列人。最後,摩西亞倫便帶著70個長老們上到西乃山,在稍微可以見到神的地方坐下來吃喝聚餐(出24:10),如此就完成了立約儀式。神與以色列人立這個約,是要以色列在萬民中,作屬神的子民,歸神作祭司的國度,成為聖潔的國民 (出19:6)。

神要與以色列人同住

接下來,神就要摩西與約書亞繼續往山上去,此時神的雲彩遮住山頂,有六天之久。然後,神就要約書亞在山腰等候,要摩西繼續往山頂去,神的榮耀降臨在山頂上,形狀像是烈火,摩西就進到雲裏面,與神相遇,歷時40晝夜。

神告訴摩西,除了之前那些律法之外,祂要他們建造會幕(tabernacle),因為神要跟他們住。由於人有罪不能靠近神,於是神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叫人建造一個會幕。神住在會幕裏面,人若要來到祂面前,需要經過一些安全措施 (參見古代以色列人的五個祭: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就不會被神擊殺。於是神就把會幕的設計與製作方法告訴了摩西。

會幕的內部

當大祭司一進入會幕,那裏就是聖所,若繼續往前,經過幔子,就會進到至聖所。至聖所裡面有一個約櫃(ark),約櫃上面有個平台,是純金打造的,叫做施恩座,施恩座上面有兩個面對面的天使,叫做基路伯。兩個天使張開翅膀,翅膀相接,神的榮耀就在施恩座上,在兩個基路伯之間。約櫃箱體部份,是皂莢木製作的,外面包著金。上端的邊緣鑲有金牙邊(gold molding),兩側各有一根竿子,叫做杠,杠必須在環子裏,不可以抽出來,也是皂莢木包金做的。櫃子裏面有三樣東西,分別是兩塊約版、盛著嗎哪的金罐,以及亞倫發過芽的杖(希伯來書9:4),這三個東西是為神做見證,因此又稱作見證的櫃。

會幕中一切的木料是皂莢木做的,外面再包上金子,或是包上銅。皂莢木來自於皂莢樹(acacia tree)樹,是當地曠野常見的樹木,木頭彎曲,紋路扭曲。皂莢木象徵人不完美的生命,而金子象徵神的聖潔與永恆,包上金子的皂莢木,象徵人蒙受神的恩典。

在聖所裏,有一個陳設餅桌,也是皂莢木包金做成的,桌子上有陳設餅。陳設餅原文叫做面餅 (bread of the face),又稱做同在餅 (bread of the presence),象徵神具體的同在與供應。

聖所裏除了陳設餅桌之外,還有一個金燈台。金燈台是純金打造,底下有座,上面有榦,榦分出七個枝子,末端形成七個燈盞。每根枝子有三朵長的像蓓蕾的花,每朵花的底層叫做杯(cup),是杏花的樣式,中間那層叫做球(bud),上面那層則是花(blossom)。金燈台象徵神的靈 (聖靈),七盞燈就是神的七靈。 (啟示錄4:5)

以下是仿造摩西會幕的3D影片:




十誡、會幕與約櫃 (出埃及記24-25章) 十誡、會幕與約櫃 (出埃及記24-25章) Reviewed by 小呆羊 on 凌晨12:00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