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餘民的第一次歸回 (以斯拉記第1-6章)

《以斯拉記》這一卷書中,一開始前3節所記載的文字內容,跟前一部卷書《歷代志下》所結尾的文字(36:22-23)十分相似,因此歷代志下與以斯拉記就可以銜接在一起,由此可推斷,以斯拉記與歷代志的作者,可能是同一個人。

波斯王古列元年,耶和華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就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使他下詔通告全國,說:波斯王古列如此說:耶和華─天上的神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又囑咐我在猶大的耶路撒冷為他建造殿宇。你們中間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去,願耶和華─他的神與他同在。(以斯拉記1:1-3)

波斯帝國的古列王(Cyrus),有人翻譯成居魯士,或是賽魯士,都是同一個人,他是波斯帝國的開國元君,在西元前559年登基。西元前539年,他消滅了巴比倫帝國,次年,也就是西元前538年,他改換了年號,為「古列元年」,那一年他下令讓剩餘的猶太人歸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於是西元前536年,5萬多的餘民 (remnant)便從巴比倫啟程,在所羅巴伯帶領之下歸回耶路撒冷,此稱第一次歸回。

「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是指,上帝曾經藉著先知耶利米說了預言,就是:猶太人會在被擄之地服事巴比倫王70年,然後就可以歸回。這預言記載在耶利米書25:8-12,以及耶利米書29:10-14中:

所以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因為你們沒有聽從我的話,我必召北方的眾族和我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攻擊這地和這地的居民,並四圍一切的國民。我要將他們盡行滅絕,以致他們令人驚駭、嗤笑,並且永久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我又要使歡喜和快樂的聲音,新郎和新婦的聲音,推磨的聲音和燈的亮光,從他們中間止息。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刑罰巴比倫王和那國民,並迦勒底人之地,因他們的罪孽使那地永遠荒涼。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25:8-12)

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要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和華說:我必被你們尋見,我也必使你們被擄的人歸回,將你們從各國中和我所趕你們到的各處招聚了來,又將你們帶回我使你們被擄掠離開的地方。這是耶和華說的。(耶利米書29:10-14)

關於「七十年」,有的聖經學者認為70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數字,另外有的經學者認為這70是極為精確的年日,這部分有2種不同的解釋:

(1)606-536=70
這個說法是以猶太人被擄與歸回的年份為基礎。猶太人第一次被巴比倫擄去(先知但以理也在被擄之列),是在約雅敬第三年,即西元前606年,距離西元前536年猶太人第一次歸回的年份,剛好滿了70年。

(2)586-516=70
這個說法是以聖殿的被毀與建造年份為基礎。西元前586年,南國猶大正式滅亡(第三次被擄),耶路撒冷聖殿被毀。後來在先知哈該與撒迦利亞的鼓勵之下,所羅巴伯帶領以色列百姓使聖殿在西元前516年終於重建完工,其中也是剛好滿了70年。

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解釋,這位古列王可能是閱讀了以賽亞書中有關他的預言(賽44:28~45:4、13)受到上帝的感動,便促成了預言的應驗。這也呼應了聖經箴言21章第1節的文句:「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壟溝的水,隨意流轉。」上帝運作宇宙萬物,甚至包括君王的心思,延伸到整個人類的歷史,都為祂所掌管。

一個異國的君王,下令讓自己所統治的異族,回鄉敬拜自己的神;當一個民族被擄到一個新的國家,在那裏生活70年之後,還會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不是為了要求得財利,而是要重建上帝的殿,敬拜上帝,恢復祂的榮耀。這兩件事情的同時發生,若不是上帝的感動與安排,實難成就。

聖經詩篇中的120-134篇,這15首詩歌稱為上行之詩。根據以色列的律法,所有的男丁必須每年三次(猶太曆1月的逾越節、3月的五旬節、7月的住棚節),前往耶路撒冷神的殿去朝見上帝,在走山路的過程中,要一面走,一面唱著這15首詩歌 (請參見耶和華的七個節期)。其中第126首詩歌,便是反映了被擄歸回之人的心情,內心滿是歡喜,「好像是做夢的人」:

當耶和華將那些被擄的帶回錫安的時候,我們好像做夢的人。我們滿口喜笑、滿舌歡呼的時候,外邦中就有人說:耶和華為他們行了大事!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被擄的人歸回,好像南地的河水復流。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帶種流淚出去的,必要歡歡樂樂地帶禾捆回來!(詩篇126)

以斯拉記第1-6章中記載了第一次的歸回,發生於古列王元年,即西元前536年,由猶大省長所羅巴伯帶領5萬名會眾歸回,重建聖殿。所羅巴伯的祖父是約雅斤,因此他是王族之後。以斯拉記第7-10章中記載了第二次的歸回,發生於亞達薛西王七年,即西元前458年,由祭司以斯拉帶領5千名會眾歸回,恢復上帝的律例典章,帶動了靈性的復興。以斯拉是大祭司亞倫的後裔。這兩次的歸回,中間相隔80年。第二次歸回過了13年後,就是第三次的歸回,記載在尼希米記。第三次的歸回發生於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即西元前445年,由尼希米帶領(歸回人數不詳),花了52天修建城牆完工。

所羅巴伯
所羅巴伯的祖先,可以從南國猶大的約西亞王開始追溯。約西亞王是好王,以大衛王為模範,行上帝看為正的事。有一天工人在整修聖殿的時候,發現了一本律法書,於是隨從便朗讀給約西亞王聽,約西亞王聽了之後大為感動,便向上帝謙卑哭泣,並要求全體百姓都要遵守上帝的誡命,除去偶像。約西亞王去世之後,王位傳給約哈斯(沙龍),可惜約哈斯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後來約哈斯被擄到埃及去了,最後死在埃及。因此王位便傳給其兄約雅敬(以利亞敬),之後約雅敬傳給約雅斤(哥尼亞,耶哥尼雅)。約雅斤王的際遇很戲劇化,他18歲就登基,才當三個月的王,就被擄到巴比倫去(第二次被擄,西元前597年)(列王記下24:8)。他長期被關在監牢中,直到他53歲的時候,巴比倫王特別款待他,將他從監牢釋放,請他吃飯,因此他的晚年得以善終。當時約雅斤王被擄時,他的兒子們也同樣被擄,大兒子是撒拉鐵,就是所羅巴伯的的父親,所以所羅巴伯是約雅斤王的孫子。

所羅巴伯這個名字,是希伯來名字,是「生在巴比倫」的意思,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設巴薩,是巴比倫的名字。由於所羅巴伯是在巴比倫土生土長的,因此他沒有見過耶路撒冷,當然也沒有見過聖殿,但因為他是約雅斤王的孫子,因此西元前536年,他便率領五萬人歸回到耶路撒冷。

回到耶路撒冷,發現那裏幾乎是荒涼一片,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因此,他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建祭壇,向神獻祭。那個時候是猶太曆的七月(陽曆的九月),大約是住棚節的時節,秋雨即將來臨,所以他們就開始向上帝獻燔祭。到了次年的二月,便要開始建殿了,於是安排把木材運過來,要立聖殿的根基。於是他們都照著大衛所訂的例律,一面請祭司穿禮服吹號,一面請利未人敲鈸彈奏音樂,大家都站著唱歌,讚美上帝。當時有許多年長的祭司與利未人,曾經見過以往的聖殿,看到這個情景,不禁難過的大聲哭號,也有許多人很興奮地大聲歡呼,結果整個現場都充滿著哭與笑的聲音,聲音傳到遠處,連到底是哭號還是歡呼都難以分辨。

立了根基之後,建殿過程出現許多攔阻,使他們手軟,因此建造的工作就開始延宕了,就這樣中止了16年。古列王去世,王位傳給大利烏一世,到了大利烏一世第二年,也就是西元前520年,上帝藉著先知哈該(哈該書1:1-11)的提醒和撒迦利亞的八個異象(撒迦利亞書1~6)來激勵他們,他們才開始復工,經過四年的工程後,到了西元前516年,聖殿終於完工了。
以色列餘民的第一次歸回 (以斯拉記第1-6章) 以色列餘民的第一次歸回 (以斯拉記第1-6章) Reviewed by 小呆羊 on 凌晨12:00 Rating: 5

沒有留言:

技術提供:Blogger.